德國是世界上機械制造強國,也是金屬切削技術領先的國家之一。在德國機械加工企業流傳著這樣一句名言:企業的紅利在刀尖上。中國也有一句名言:“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刀具刃口微觀缺陷(蟻穴),卻影響著刀具的性能及壽命這個“千里之堤”??梢姷毒呷锌诩夹g是個值得重視的大問題。
隨著現代加工技術的高速發展,刀具滯后現象日益突出,特別是刃磨技術跟不上形勢發展要求,磨退火極為普通,磨裂現象到處可見,嚴重影響企業的發展與進步。
1、何謂磨退火?何謂磨削裂紋?
碳素工具鋼工具淬火回火后硬度為60~65HRC,通用高速鋼刀具淬火回火后硬度為64.5~66.5HRC,高性能高速鋼為66~67.5HRC,在刃磨和以后的修磨過程中,由于高速旋轉的砂輪和刃口親密接觸產生磨削熱,如果此時的溫度超過該鋼的回火溫度,就會致使刃口硬度下降,人們把這種硬度下降的現象叫磨退火。
磨削裂紋是淬火態或殘留奧氏體(rR)較多的工件經磨床磨削后所產生的裂紋。這種裂紋不是在磨削過程中而是在磨削結束之后產生的。裂紋的深度大約為0.1~0.2mm,初看覺得好象很懵。當用酸蝕時,裂紋顯而易見。圖1和圖2是磨削裂紋的示意圖。
筆者1968年大學畢業后在工具行業工作了近半個世紀,深知各工具廠對磨退火問題十分重視,但還是屢禁不止,幾乎在每個工具廠都會發生,不過是數量和程度之分罷了。高速鋼刀具磨退火的輕重程度可以從被磨面顏色判定,往往呈黃色、蘭色、深灰色、黑色,顏色越深,表明刃口受熱溫度越高,退火程度越嚴重,硬度下降值越大。磨退火嚴重時工件表面會產生細而淺的磨削裂紋。磨退火和磨削裂紋是一雙難兄難弟,遭遇都十分悲哀。
2、產生磨削裂紋的原因
工具鋼淬火后的組織是M+rR,故處于膨脹狀態。如果將其快速加熱到100℃左右并迅速冷卻時,將發生第一次收縮,繼續加熱到300℃左右發生第二次收縮。第一次收縮僅發生在表面,基體仍處于原膨脹狀態,從而使表面層承受拉應力而產生微裂紋。這種裂紋稱之為第一種磨削裂紋[2]。當磨削熱升高使表面達到300℃時,因發生第二次收縮再次引起磨削裂紋。也就是說,磨削裂紋有兩種,而且,磨削面與基體的膨脹收縮的差值,按圖3所示,隨著磨削面溫度的下降而增大,因此,在磨削以后明顯出現了肉眼可見的裂紋。
馬氏體的膨脹與收縮隨鋼中含碳量的增加而增大,故碳素工具鋼和滲碳淬火鋼產生的磨削裂紋尤為嚴重。此外,淬火鋼中的殘留奧氏體,因磨削熱催化轉變成馬氏體,這種新生的馬氏體又集中于工件表面,從而加大了工件表面應力,由于持續對之磨削,對工件既是壓力,又是拉力,助長磨削裂紋的產生。
3、磨削裂紋的特征
磨削裂紋不同于鍛造及淬火裂紋,輕的磨削裂紋呈垂直于磨削方向的平行線,就是上述的第一種裂紋。較嚴重的磨削裂紋呈龜甲狀,其深度0.03~0.15mm不等,屬第二種裂紋。圖4為磨削裂紋典型的例子,圖5為高速鋼麻花鉆磨花鉆磨削裂紋的圖片。為清晰地顯示磨削裂紋,可采用酸蝕或磁粉探傷。Cr12MoV鋼制滾絲模磨削裂紋和二次淬火燒傷區見圖6.
圖3 說明磨削裂紋成因的示意圖 圖4磨削裂紋的兩種形態
圖5 高速鋼鉆頭磨削裂紋10%硝酸酒精浸蝕 1×
4、防止磨削裂紋的方法
為了防止磨削裂紋的產生,工廠從磨削工藝和熱處理兩方面解決。
(1)磨削工藝方面
磨削裂紋是由于磨削熱所致,所以降低磨削熱是解決磨削裂紋的關鍵。大部分工廠都采用溫磨,即加有冷卻液,無論采取何法都不可能使冷卻液同時到達磨削面,因此無法抹去磨削點產生的磨削熱。冷卻液只能使砂輪和工件在磨削點瞬間磨削走過后冷卻工件和砂輪。同時因冷卻液對被磨工件的磨削點起淬火作用,因而事實上會加劇磨削裂紋的產生。如果采用干磨削,如成型銑刀、滾刀等刃磨,磨削進給量較小粗磨時為0.02~0.04mm,精磨時為0.005~0.01mm,可以有效地減少磨削裂紋,但干磨對工人健康、環保不利,必須有相應的防范措施。
選擇硬度較軟、粒度較粗的砂輪來磨削,可以降低磨削熱,但粗細應根據具體工件而定,既要不裂,更要工件表面光亮。
分粗、細磨削是一種很理智的選擇,粗磨選用粒度較粗的砂輪磨,便于強力磨削,提高效率,然后再用粒度較細的砂輪精磨。
選用粒度較為鋒利的砂輪,及時清除砂輪表面的切屑,減少切刀深度,增加走刀次數,減少工作臺速度,一般取1~2m/min。另外,選對合適的冷卻液也是減少磨削裂紋的一種方法。例如,某工具公司生產全磨制鉆頭,以前用進口油冷卻,很少磨裂,改用國內某油品廠的油,磨裂的幾率大大增加。說明冷卻液在磨削工藝中也是很重要的。
(2)熱處理方面
從以上分析我們知道,產生磨削裂紋的根本原因在于淬火后的馬氏體處于一種膨脹狀態,有應力存在,所以淬火后應及時進行回火。
第一種磨削裂紋是淬火件在快速加熱至100℃左右,并迅速冷卻時產生的,所以,為防止這第一種磨削裂紋,工件應在150~200℃回火,用碳素工具鋼及低低合金工具鋼制造的工模具,應密切關注。第二種磨削裂紋是工件在磨削過程中繼續升溫到300℃時,表面再次產生收縮而產生的。為防止此類裂紋出現,則工件應在300℃左右回火,回火保溫時間3h以上,有些鋼件在300℃左右有回火脆性,設法避免或改用其他材質代替。
有時經一次回火后仍會產生磨削裂紋,應第二次回火或人工時效,實踐證明,這個方法很奏效。
有時刀具要求硬度不高,而零件外觀表面要求很高時,可將回火溫度提高到400℃左右,如用Cr12MoV鋼制滾絲模,有的就是提高溫度回火工件表面不會出現磨削裂紋。
φ8~16mm高速鋼制全磨鉆,如整體淬硬,磨削時在出溝處磨裂的幾率很大,嚴重時磨裂50%以上,改進熱處理工藝,鹽浴淬火加熱只浸到刃長的4/5,保證出溝處硬度≤61HRC,這樣就不再發生磨削現象。
殘留奧氏體是不穩定組織,有轉變成馬氏體的傾向,為減少和消滅(事實上不可能)之,熱處理應采取相應的技術措施。淬火加熱溫度不宜過高、保溫時間不宜過長,回火一定要充分,用碳工具鋼、低合金工具鋼及Cr12MoV等制作的刀具,在刃磨前可補充冷處理或深冷處理,對減少和杜絕磨削裂紋有積極效應。
刀具設計結構力求實用合理,防止磨削中局部出現熱積聚導致磨削裂紋產生,適當加大過渡區圓角、和棱、溝、槽處圓弧。舉一實例說明:
用M2鋼制φ120~140mm×40~70mm滾絲模(國家標準將滾絲模列為刀具類)原熱處理工藝為860℃鹽浴預熱,1220~1225℃加熱,580~620℃中性鹽浴分級后240~260℃硝鹽等溫,淬火晶粒度10~10.5級560~×1h×4次回火后硬度為64.5~65.5HRC。滾絲模在磨削過程中發現磨削裂紋。分析認為,滾絲模韌性高,強度和耐磨性一般,硬度和紅硬性是次要指標。因而將原硬度要求62~65HRC改為60~62HRC。原工藝還存在rR多和回火不充分之嫌。所以對工藝進行改革:
a、將淬火加熱溫度降低20℃,加熱時間延長50%,
b、500~550℃中性鹽浴分級后250℃×2h硝鹽等溫后空冷,
c、第一次回火用590℃,后三次回火用550℃。
改進熱處理工藝后的滾絲模硬度為61~62HRC,磨削裂紋消失,刀具壽命提高3~4倍。
另外硬度高低亦是影響磨裂的一個因素。人們從實踐中體會到:高硬度比低硬度磨裂的可能性大得多,鑒于此,我們不能偏面的追求高硬度。HSS-E鋼制刀具雖能達到67~70HRC的高硬度,但在現實當中行不通,不光是脆性大,而且容易磨裂。我們要給高性能高速鋼制刀具的硬度以科學定位,除車刀等要高紅硬性的簡單刀具外,一般刀具將硬度定格在66~67.5HRC,比較切合實際。
除了上述一系列措施外,人的因素千萬不可小視,要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功作用,努力提高刃磨技能,我們就一定能把磨削裂紋降到最低限度,為企業節能增效。
參考文獻
[1] 趙步青·關于刃磨退火問題[J]·五金科技·2005(5):22
[2] 大和久重雄[O]·熱處理缺陷及對策150問
[J]·費從榮譯蔡慰望?!饨?nbsp; 屬熱處理·1986(6)增劑:27~28
作者簡介:趙步青,男,1943年12月生,江蘇阜寧縣人,高級工程師,已發表論文及適用文章240多篇,出版熱處理專著4部,協編圖書兩部。研究方向:工模具熱處理工藝。
(本平臺"常州精密鋼管博客網"的部分圖文來自網絡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技術信息。我們尊重原創,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出處望請諒解,敬請聯系主編微信號:steel_tube,進行刪除或付稿費,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