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62%澳粉遠期現貨指數繼續保持在169.65美元的高位,而在去年4月份,該平均價格只有83.8美元/噸左右,去年12月份已經達到了155.84美元,進入1月份以來更是居高不下。
我們的外礦依賴比連續多年在80%以上,根據海關數據,2023年中國進口鐵礦石數量已經達到11.7億噸,達到創紀錄的水平,較2024年進口量增加了9.5%,采購金額更是高達8228.7億元,在中國大宗類采購物資中,僅次于集成電路和原油。
減少對澳大利亞和巴西四大礦山進口礦石的依賴度,已經成為國內的共識,而提高廢鋼應用比,則是減少礦石依賴的重要途徑。國際鋼鐵企業平均廢鋼依賴比為36%左右,幾個發達國家更是達到50%以上,而中國呢?2023年只有20%左右。
根據工信部的《2016-2020鋼鐵工業調整升級規劃》,2025年我國廢鋼鐵應用比例要達到30%,按照較中性的預測,2025年我國粗鋼產量將達到12億噸左右,較2023年的10.5億噸增加1.5億噸左右,也就相當于每年增加3000萬噸左右。
照這一預測數據,12億噸乘以0.3,則是3.6億噸,再加上鑄造用廢鋼2000萬噸到3000萬噸,考慮一定的耗損,則屆時國內廢鋼總需求在4億噸左右。
4億噸廢鋼哪里來?可能有人會說,國家《再生鋼鐵原料》國家標準頒布后,符合要求的廢鋼已經放開進口了,確實如此,2024年后國內已開始進口部分廢鋼,但整個國際廢鋼資源量目前只有1億噸,美國、德國、英國和日本等國家是傳統出口國,土耳其、印度、韓國及一些東南亞國家進口國,世界廢鋼資源也是僧多肉少,即使我國能從中搶一部分,但估計最多也就3000萬噸左右,再多肯定會造成廢鋼價格的飛漲,事實上從12月份開始,國際廢鋼價格已經急速上漲,我們按照這一價格采購,并不合算。
除去進口的3000萬噸后,還差3.7億噸,根據中國廢鋼鐵應用協會數據,2023年我國鋼鐵企業自產廢鋼0.5億噸,社會采購廢鋼2億噸,共計2.5億噸。其中,煉鋼生產消耗廢鋼2.2億噸,占資源總量的88%;鑄造行業2000萬噸,占資源總量8%,還有近1000萬噸進入庫存。
按照這一核算數據,國內自產廢鋼5年內需增加1.2億噸,每年增量2400萬噸左右。這其中2300萬噸增量需要從國內社會采購中解決,100萬噸從鋼鐵企業自產廢鋼中解決。
但目前國內廢鋼加工量并沒有達到相應水平,根據相關數據,我國獲得廢鋼鐵加工行業準入資格的企業接近400家,年加工廢鋼能力1.1億噸,占社會回收廢鋼資源的一半左右,與國際先進的廢鋼回收國家相比,我們在回收、拆解、挑揀、加工等環節還有很大的差距。
此外,因為廢鋼回收價格偏低,可利用資源回收率并不高,2023年廢鋼回收1.74億噸,價值3043億元,每噸1750元;2021年廢鋼回收2.13億噸,價值3925億元,每噸1843元。在社會物價不斷上漲的今天,許多人已經沒有了攢下廢鋼賣錢的習慣,而是當垃圾扔掉。
因此,從宏觀政策和微觀執行等各方面加大對廢鋼回收整個鏈條的的支持,在制定廢鋼回收支持政策的時候,必須算政治賬和環保賬,長流程體系無論怎樣降低排放,也不可避免的會造成一定的排放。但多用1噸廢鋼,可以減少350kg標煤、1.3—1.5噸精礦礦粉,4.3噸原礦開采,減少8成左右的廢氣排放。因此必須充分挖掘國內廢鋼潛力,不斷完善資源回收體系和廢鋼鐵加工利用體系,推動廢鋼回收利用“降成本”,提高廢鋼產業的集中度,這樣才能保證2025年廢鋼社會采購量達到3.2億噸左右。
(來源:騰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