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相關媒體播出《鋼廠噸鋼利潤超千元,鋼材低庫存成常態》的報道。報道中指出,當前鋼企噸鋼利潤達到高點,噸鋼利潤超過千元。而坊間也傳出了“鋼材價格漲瘋了”“鋼鐵暴利重現”的聲音。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從近期大部分鋼企發布的上半年業績來看,鋼企確實普遍實現了盈利,并且盈利的取得確實與鋼材價格的上漲直接相關。
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鋼協會員鋼鐵企業平均鋼材結算價格為3325元/噸,同比每噸上升1095元,升幅為49.10%。
然而,這一價格漲幅,是在鋼鐵行業過去長期飽受“地條鋼”擾亂市場秩序之苦、鋼材價格長期處于不正常低位的背景下取得的,是鋼材產品自身價值的回歸。
從鋼材歷史價格的縱向對比來看,截至今年6月底,CSPI中國鋼材價格指數為101.03點,較5月底上升1.77%,較去年底僅上升1.53%,較2016年同期上升48.95%。
這表明: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的背景下,鋼材價格正在從過去的不正常低位回歸到正常合理區間,因此,今年上半年鋼材價格同比出現較大幅度上漲;而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鋼材價格始終穩定在這一區間內,表明這一價格是當前市場供需關系的合理體現。
從更早的數據來看,當前鋼材的價格水平僅與1994年的鋼材價格水平基本持平,而同期,進口鐵礦石價格則增長了1.5倍以上,漲幅遠遠高于鋼材價格。
從與其他行業的橫向對比來看,今年上半年,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PPI(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雖然同比大幅增長29.3%,但與其他工業行業相比,仍然低于煤炭采選、油氣開采等行業。此外,從盈利能力來看,今年上半年鋼協會員企業銷售利潤率為3.04%,雖然同比大幅提高,但仍比同期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利潤率6.11%低一半以上。
根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的統計數據,上半年,會員鋼鐵企業平均噸鋼利潤為160元,即便是盈利最好的鋼廠,噸鋼利潤也不超過800元,而虧損最嚴重的鋼廠噸鋼虧損額還要超過800元。因此,噸鋼利潤超千元純屬無稽之談。
綜上所述,當前鋼材價格和鋼企利潤水平的回升,僅僅是在供需關系改善背景下,鋼鐵行業向正常價格水平和利潤水平的合理回歸,遠遠稱不上“價格瘋漲”和“行業暴利”,鋼鐵行業的盈利能力仍然較為脆弱。
那么,為何這種價格和利潤的合理回歸,卻被部分媒體扣上了“噸鋼利潤超過千元”的帽子?
其實,“噸鋼利潤超過千元”的正確表述應為“噸鋼毛利潤超過千元”。一字之差,謬以千里。所謂毛利潤是指銷售收入扣除主營業務直接成本后的利潤部分。在此基礎上減去財務、管理、銷售三項費用,以及設備折舊、股息、稅金等項目,再考慮投資收益、營業外收支、資產減值等項目后,才得到凈利潤的數字。
而鋼鐵企業噸鋼三項費用一般在400元左右,部分企業噸鋼折舊超過200元,這兩項就占據了毛利潤的大半空間。因此,當前融資難、融資貴帶來的高財務費用,以及前些年高投資帶來的高折舊依然制約著鋼鐵行業的利潤空間。
鋼鐵行業在逐步復蘇的過程中,要實現持續穩定盈利,不僅需要維護鋼材市場價格,使之在合理區間穩定運行,同時更需要打好“降本組合拳”,尤其是降低財務成本和制度性交易成本。
客觀地看,去年下半年以來鋼材價格的合理回歸,得益于鋼鐵行業堅定不移地推進市場化去產能的各項措施,以及國家、地方和企業攜手取締“地條鋼”所營造的公平的市場競爭秩序;而鋼鐵企業的盈利好轉,除了上述市場環境的變化外,還得益于鋼鐵企業不斷推進管理、技術等方面的創新,全面推進系統降本,不斷優化資源配置等內部改革措施。正是內外部有利因素的疊加,使上半年鋼鐵行業運行呈現穩中向好的態勢。
但是,我國鋼鐵行業供大于求的基本面還沒有得到根本改變,鋼鐵行業運行還存在著一些不確定因素,全行業脫困的基礎仍不牢固,鋼材價格保持在合理區間仍然面臨較大的壓力。因此,鋼鐵企業應緊緊抓住行業運行環境初步改善的難得機遇,做好控產量、穩價格工作,并著力解決長期以來影響行業、企業發展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為鋼鐵行業脫困圖強打下堅實基礎。
來源:騰訊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