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金材料的拉伸試驗中,將會出現伴隨應力鋸齒形跌落的雪崩式剪切變形帶。這種現象叫做波特文-勒夏特利埃效應。英文為Portevin-Le Chatelier,簡稱PLC效應,這屬于一種群集性現象,其本質源于材料微細觀結構演變過程中的動態應變時效現象,即可動位錯與林位錯、溶質原子之間動態的交互作用。在PLC效應中,金屬合金的塑性變形分布在不同類型的帶中,包括傳播帶或“A”型帶,通常以它們的寬度和典型的傳播速度為特征。這種塑性不穩定性是由位錯與可移動溶質原子相互作用的集體動力學引起的,但是對應變率的敏感性缺乏基本的理解。
近日,來自芬蘭埃斯波阿爾托大學的Tero M?kinen等研究者證明了,在鋁合金的拉伸變形實驗中通過使用高分辨率成像,帶速度顯示較大波動。相關論文以題為“Propagating bands of plastic deformation in a metal alloy as critical avalanches”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
論文鏈接:
https://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6/41/eabc7350
材料變形的復雜性是工程中的重要問題,涉及到基本的非平衡物理。當試樣受到超過線性、彈性響應的載荷時,就會遇到這種現象。然后,金屬的屈服和破壞前的塑性變形在不同的時間和空間尺度上表現出非常復雜的性質。這帶來的挑戰從塑性變形雪崩到有限樣本屈服應力的統計波動到變形定位。
局部化的一個典型表現是剪切帶的出現,本文研究者分析了PLC效應。當載荷超過屈服點時,PLC效應意味著試樣中會產生變形帶(圖1):這些變形帶會成核,可能會傳播,也可能不會傳播,這取決于存在的PLC不穩定性的等級(在常用分類中,類型A表示傳播波段,類型B和C表示非傳播波段)。變形帶伴有材料的不穩定性:拉伸試驗時,應力下降,形成鋸齒狀的應力-應變曲線(圖1B)。這種應變率敏感性是以應變率相關的現象出現的;此外,它的性質和存在取決于溫度。PLC效應是由動態應變時效(DSA)引起的,其關鍵物理是作為塑性變形基本載體的位錯與合金中溶質原子的相互作用。在介觀層面上,已經提出了增加復雜性的理論,以解釋必要的位錯物理:基本的不動和“老化”的位錯,溶質束縛位錯,以及產生塑性變形的動位錯。這樣的模型和大量的實驗最近被引入來探索PLC效應的物理:在帶形成核中的相位和動力學,包括應力-應變曲線的鋸齒,從效應的聲發射,等等。
圖1 散斑圖像變形帶的特征。
研究者采用了一種完全不同的粗粒化方法,即把條帶簡化為零維的“粒子”。通過使用高分辨率對鋁合金的拉伸變形實驗成像,顯示帶速度顯示較大波動。每個帶產生一個速度信號,使人聯想到在許多驅動雪崩系統中觀察到的裂紋噪聲爆發,從斷裂中的裂紋傳播到鐵磁中的巴克豪森效應。這些速度爆發的統計特征包括它們的平均形狀和大小分布服從一個簡單的臨界雪崩動力學平均場模型的預測。因此,該結果揭示了一個先前未知范式的臨界性局部變形。
圖2 平均速度。
圖3 固定持續時間的平均帶速度剖面。
圖4 雪崩大小的統計。
圖5 實驗設置。
綜上所述,研究者結果表明,相互作用,移動的位錯造成了金屬合金的變形雪崩。這里,必要的條件是特定窗口內的溫度和應變率值,這樣就可以觀察到傳播或A型PLC帶。鑒于此,雪崩遵循平均場類似ABBM模型的模式。
(文:水生)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材料科學與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