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帶一路產業合作新模式 鋼鐵業受益
楊健豪帶領我們站在園區的制高點遠眺,中國-馬來西亞欽州產業園區7.87平方公里核心區的版圖在眼前徐徐拉開:混凝土攪拌機的轟鳴聲裹著塔式吊車的轉動聲傳來,具有濃郁東南亞風情與現代生態城市風格的產業新城正拔地而起,寬闊的馬路兩旁,樹木蔥郁,充滿生機。
作為中馬欽州產業園管委會副主任,楊健豪和產業園員工一起,見證著中馬產業在欽州的交融。
在遙遠的南海另一側,馬來西亞關丹島,這個園區還有一個姊妹園區,馬來西亞-中國關丹產業園。它們共同開創了“兩國雙園”國際園區合作的新模式。
經濟相連,星羅棋布的產業園區正成為“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的紐帶和引擎,重塑國際間產業發展的合作模式。
據參與方案制定的專家向上證報透露,“一帶一路”將采取“點軸帶動”發展模式,即通過核心城市節點,連接綜合交通運輸干線,并以其為發展軸線,帶動經濟帶的發展。其中,在核心節點城市建設產業園區就是一大重任。
“目前中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有70多個在建的經濟產業合作區項目,年產值超過200億美元,為當地創造20萬個就業機會。”近日在福州的一次公開論壇上,外交部國際經濟司副司長劉勁松如是表示。
從概念到規劃落地的轉變
中國三部委聯合下發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中提出,按照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原則,促進沿線國家加強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領域的深入合作,推動建立創業投資合作機制。
該文件指出,擴大服務業相互開放,推動區域服務業加快發展。探索投資合作新模式,鼓勵合作建設境外經貿合作區、跨境經濟合作區等各類產業園區,促進產業集群發展。
僅僅數月的時間,這一愿景正逐步變為現實。
走進中馬欽州產業園區管委會大樓,上證報記者首先看到的是一個巨大的園區沙盤模型,墻上巨大的LED顯示屏播放的園區發展規劃、產業發展遠景讓人熱血沸騰。大樓外面,相關基建工作正緊張而有序的進行中。
這是中馬兩國投資合作旗艦項目,是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的探索和實踐,也是廣西對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一個國家級平臺。
中馬欽州產業園區,由中馬共同投資,規劃面積55平方公里,園區功能分區包括工業區、科技研發區、配套服務區和生活居住區。首期15平方公里,其中啟動區7.87平方公里。在產業選擇方面,重點發展裝備制造、電子信息、食品加工、材料及新材料、生物技術和現代服務業六大產業。
記者看到,經過一年多的建設,中馬糧油加工、慧寶源生物醫藥產業園項目主體工程已經完成。馬來西亞三寶清真食品項目、LED芯片制造及新型襯底材料的研發與產業化等項目即將開工建設,后續一批光電、中藥民族藥、衛星應用以及智能制造等產業項目也將跟進。園區的招商工作正全面鋪開,不僅瞄準中馬兩國企業,同時將橄欖枝拋向了全球廠商。
這個園區在馬來西亞關丹島的姊妹園區——馬來西亞-中國關丹產業園,基礎設施和招商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展開。對于“一帶一路”建設來說,這種“兩國雙園”模式將具有廣泛示范效應。
而在寧波的中意(寧波)生態產業園,記者看到了另一番繁榮景象。據介紹,中意雙方將堅持“政府引導、中介橋梁、企業主導、市場運作、互利共贏”原則,將中意寧波生態園建設成為節能減排和綠色低碳發展的典范,中意雙邊經貿合作的亮點與示范。
顯然,一切才剛剛開始。
作為“一帶一路”重點建設領域,產業、產能合作是中國和“一帶一路”國家亮出的最重要的一張合作牌。
近日在福州召開的亞洲合作對話共建“一帶一路”合作論壇暨亞洲工商大會上,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直言不諱,經過多年發展,中國已進入工業化的成熟期,擁有大量優勢產業和產能,包括鋼鐵、水泥、汽車、造船、發電設備等。當前中國正加快經濟結構調整,積極推動優質富裕產能走出去,中國愿意同亞洲國家加強產能合作,為提升整體產業發展水平共同做出努力。
在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看來,“中國現在的階段相當于上世紀60年代的日本,中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開始要往外轉移,誰要是能夠抓住中國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的戰略機遇期,誰就可以快速發展。”
上證報記者近日在調研中發現,“一帶一路”愿景和行動規劃發布后,金融力量開始發力,產業園建設呈加速之勢,不少原計劃下半年或明年開工項目都在近期準備動工。
其中,位于中巴經濟走廊上的瓜達爾港中巴產業園就是樣本工程之一,目前已實質啟動。記者獲悉,瓜達爾港中巴產業園將集聚中國所有在“一帶一路”建設引領下赴巴基斯坦投資的企業,屆時中芯國際、華為等企業都將入駐。
“串珠狀”經濟合作格局成型
一頭連著活躍的東亞經濟圈,一頭連著發達的歐洲經濟圈,途經60多個國家和地區,作為世界最大的經濟走廊,“一帶一路”戰略謀篇經濟的共同發展。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林桂軍教授披露,“一帶一路”建設有幾個重要時間節點,包括:2016年,基礎設施開工,沿線國家和地區形成共識,自由貿易區建設實現突破;2024年,沿線國家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基本形成;2049年,貿易通、設施通、政策通、民心通、資金通“五通”基本實現。作為跨國經濟帶,“一帶一路”采取發展路徑也不是“攤大餅”式的模式。
參與起草“愿景和行動”方案的專家對上證報記者說,“一帶一路”將采取“點軸帶動”發展模式,即通過核心城市節點,連接綜合交通運輸干線,并以其為發展軸線,帶動經濟帶的發展。
根據相關規劃,將圍繞已初步確定的包括南疆—巴基斯坦走廊、中亞跨國走廊在內的四條發展軸線,選擇30至50個節點城市,根據自身發展優勢和功能定位,建立農業、工業、旅游等產業園區,形成“串珠狀”經濟合作格局。
專家稱,目前優先發展城市與城市群名錄也在制定中,國內將主要是以西安為中心的關中城市群、以烏魯木齊為核心的北疆城市群,并率先啟動50個以基礎設施建設為主的首期項目,積極推進亞歐路網中跨境骨干通道重點項目的建設。
目前,在“點軸帶動”發展思路下,“一帶一路”未來發展軸線已進一步細化為包括中俄蒙,新歐亞大陸橋,中伊土、中巴在內的九大經濟走廊,沿各經濟走廊將建設重點產業園超20個。而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支點,除已公布的瓜達爾港、關丹港外,還包括西哈努克港、雅加達港等進十處。
一位知情人士向上證報透露,20余個重點產業園中,位于新歐亞大陸橋沿線的產業園區為“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新城經濟特區”;位于中俄蒙經濟走廊的則為“滿洲里、二連浩特和綏芬河(東寧)、吉林延吉(長白)重點開發實驗區”;位于中新(中南半島)經濟走廊的則包括“中碼欽州產業園”、“馬中關丹產業園區”、“印尼-中國綜合園區”、“新加坡裕廊工業園區”等。
八大產業獲發展先機
未來在“點軸帶動”發展模式下,哪些產業將獲得先機?受訪的專家指出,“一帶一路”建設包括8個重要領域,分別是基礎設施、貿易、產業投資、能源資源、金融、生態環保、人文和海上項目。其中,能源合作將是重中之重。
外交部國際經濟司副司長劉勁松表示,能源資源合作特別是清潔能源合作是“一帶一路”的重要領域之一。據其透露,在綠色絲路上,中國與沿線國家有很多大項目和中長期大合同,有許多生態城和大量環保產品、環保科技的合作規劃。
此外,旅游經濟和海洋經濟也被業內廣泛看好。劉勁松表示,“一帶一路”要推進絲綢之路特色旅游,還要全面發展海洋經濟,這兩個領域都是目前全球經濟中的亮點。以旅游為例,預計到2020年全球旅游人數將達到14億人次,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國家接待的旅客將超過發達國家,“這將是一個歷史性變化”。
其實,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之間的貿易投資已經呈現向好發展趨勢。統計數據顯示,過去十年,中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年均增長19%,直接投資年均增長46%。即使在全球貿易不景氣的一季度,中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額仍達到2360億美元,對沿線國家的出口增長10%,占到中國出口總額的28%,大幅領先整體出口增速。“預計10年后中國與沿線國家的貨物貿易額有望突破2.5萬億美元。”劉勁松表示。
投資方面,今年一季度,“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華實際投入外資金額16.8億元,而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實現非金融類直接投資25.6億美元。專家們認為,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投資占中國對外總投資的占比不到20%,還有很大增長空間。
- 上一篇:鐵礦石期貨市場化時機成熟 2015/6/1
- 下一篇:楊華擔任撫順特殊鋼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2015/4/29